从滚珠丝杆与直线导轨起家,一点一滴累积工业4.0的各种关键技术,上银集团要成为产业界走向工业4.0的军火库。
智慧螺杆领先日本
2014年,上银开始量产自动化少不了的小型机械手臂。
2015年,上银推出电动夹爪,这也是机器手臂能否导入各种产业,夹起不同形状与材质物品的关键。
2016年所投入的智能型滚珠丝杆,则让上银在一八年,领先日本推出了能够预测螺杆健康状况的智慧螺杆。
「工业4.0改变了很多技术,我们不只要在自己的领域扎根,还要像网子一样,发展工业4.0相关的技术,」卓永财说。
每一年,上银都投入营收的4%到6%,研发新产品,也斥资千万,颁发「优秀机械硕士论文奖」。去年11月有了新成果。上银在东京国际工具机展,展出了在自家产线实测与累积数据长达三年的智慧螺杆。
卓永财说,「日本人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,我们东西已经先做出来了。」
这是一种在螺杆上嵌入传感器,能侦测寿命、热变形、振动量、润滑状态,并透过算法预测产品寿命的新技术。
重要性在于,滚珠丝杆是确保机台能否移动的关键传动组件。一旦故障,产线就会立刻停摆。花了超过三年时间研发,上银不仅自制传感器,也与外部团队共同研发专用的工业IC设计。
卓永财说,以前德国的工具机客户,因为不知道螺杆何时会故障,都要准备很多备品,也要养一群维修团队,才能应付突发的状况。装上智慧螺杆,客户就能省掉这些麻烦。
上银也因此跨入工业IC设计的领域,「这是(工业IC设计)工业4.0的核心,」卓永财说,台湾有很多人会做消费性电子产品的IC设计,但工业IC设计的经验却很少,「工厂有大马力的马达和电线,环境很复杂,因此设计都不一样。」
产线人力大减七成
这样的智能螺杆,因为要靠数据与算法累积数据,已经在上银内部测试多年。
走进上银在精密机械园区的厂房,印着大大上银招牌的机械手臂,不断把工件放到导轨加工机台里加工。
这条产线,过去需要70多个人力,现在现场的人力十根手指头都算得出来,「人力需求减少了七成,几乎是无人化的阶段了,」卓永财很自豪。
要成为无人化产线,不只要整合各式机台,连产品设计也要改变。
卓永财说,机器人很笨,只会做设计好的动作,因此要把产品重新规格化,才能依此整合机械手臂与加工机。
有了这样的基础,上银也自掏腰包和水五金、手工具产业合作,研发自动化产线并迈向工业4.0。
与上银合作的锐泰精密工具董事长游祥镇说,「我对卓董很佩服,他愿意成就中小企业。上银参与这个案子,赚不到什么钱,但他很愿意花时间跟我们耗,就是有心支持产业。」
「我要证明台湾按部就班,传统产业也可以重拾竞争力,」卓永财说。卓永财特别提醒,推动工业4.0不能躁进,要按部就班把基础打好,「现在还有很多企业在2.0阶段,只要升级到3.0,就能撑个十年没问题,重要的是把基础建设做好。」
评论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