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滚动轴承”诞生于1907年的瑞典SKF公司,滚动直线导轨副是在“滚动轴承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由此掀起了滚动工业浪潮。德国科学家古莱切先生根据“滚动轴承”原理发明了最原始的滚动直线导轨副,于1932年取得法国专利,但当时的滚动直线导轨副载荷小、装配复杂、故障率高,便一度影响了推广使用。恰恰在这个阶段,合成树脂“滑动导轨”取得了突破性发展,更加延缓了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发展。到了20世纪70年代,随着机械的数控化,对高速度、高精度、高效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“滑动导轨”已力不从心,“滚动导轨”正式应运而生。1973年,成熟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在日本研制成功并迈上批量化生产进程。中国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,至今只有30年的发展史。
“滚动直线导轨副”这个概念是中国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协会确定统称的名词术语,目前市面上的叫法很多,例如直线导引系统、线性轴承、直线导轨、线性导轨……2004年6月1日,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颁布了《ISO14728-1滚动轴承—直线滚动轴承—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》及《ISO14728-2滚动轴承—直线滚动轴承—额定静载荷》两个标准,可见,在ISO标准中,“直线滚动轴承”是作为“滚动直线导轨副”的国际化代名词。不难理解,我们可以把“滚动直线导轨副”想象成一个直径无限大的轴承,导轨相当于轴承外圈,滑块相当于轴承内圈,中间是可以无限循环的滚动体(可以是滚珠,也可以是滚柱)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滚动直线导轨” 是“滚动轴承”原理的延续和发展,是它的派生产品。
图1中,我们将“SKF-RA型滚动直线导轨副”结构与“DF型正面组合角接触球轴承应用”作比照,显然,这种力学结构,承载面的几何形状呈“X”型,力的作用点跨距a较小,安装误差引起的内部负荷较小,因此自动调心能力增强,具备一定的误差吸收能力。如果用户安装面的直线度误差、平面度误差或者配对导轨副的平行度误差超出一定范围,可以通过滚珠的弹性变形或压力角改变,将误差吸收在导轨副内部,确保整个导轨系统的顺畅和安全运行,当导轨系统受到横向负荷F或者旋转力矩M时,这种结构能够体现出很高的适应性。所以,像“运送装置”之类的应用场合,并不需要高刚性、高精度的安装基础,这种“DF”型滚动直线导轨副能够充分发挥出“高灵变、自适应”的结构特色。
图一
图二
评论信息